電商的成本越來越高。電商已經突飛猛進地發展了很多年,現在的電商成本之高已不低于實體店:人工11%、天貓扣點5.5%、推廣成本15%、快遞12%、售后2%、財務成本2%、水電房租2%,加上稅務,如果沒有50%以上的毛利率,電商根本沒有辦法持續經營。
每當萬物沉寂,必有強大的新生命在孕育,它會引領下一輪萬物復蘇。
大蕭條里必然藏著大機會。在這個充滿著變數的時代,各種逆轉都會隨時發生。
比如,在PC互聯網時代,淘寶、京東革了實體店的命。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,它們卻又被淪為了傳統企業,而近期,關于實體店逆襲案例越來越多,比如ZARA、7-Eleven以及下面將提到的“1973二手車模式”等等,這說明實體店開始悄悄的崛起。
我們一定要看到這種變化。
如果我們現在將眼下實體店的蕭條的原因,直接歸結為整個經濟形勢的蕭條,顯然大錯特錯了。
而實際上,實體經濟不是被電商打敗的,而是敗給了自己。傳統的一打品牌,線上銷售越好,線下關店越狠。價格優勢就是關鍵因素,所以,只要做不到線上線下同價,實體商家就會被自己打敗